风雨兼程五十载 砥砺初心育英才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紀實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力量,高校是人才培養和集聚的主陣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不忘初心,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高地。
學校誕生于原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簡稱“二汽”),立足東風,根植汽車産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回首五十載辦學路,學校爲汽車行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11萬多名專業人才。學校始終堅持“工程教育回歸工程”理念,以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及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爲導向,以學生發展爲出發點與落腳點,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緊密結合自身辦學傳統、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家國情懷、紮實學識、實踐能力,適應地方經濟社會和汽車行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是國家首批50所現代産業學院之一,有20個專業入選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7個;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6個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22門湖北省一流課程,1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10個省級教學團隊、14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1個國家級汽車産業實驗實訓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湖北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與企業聯合共建校外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195個。
筚路蓝缕启山林 风雨兼程砥砺行
1972年建校之初,學校爲半工半讀的二汽職工大學,主要依靠企業場地和技術管理人員辦學,采取脫産和業余學習相結合的辦學方式,以現場授課爲主,緊密對接企業生産實際需求,爲汽車工業和二汽發展培養、輸送工程技術、生産管理一線人才,探索與國家汽車産業發展天然融合、二汽成長一體化銜接的工程師人才培養。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爲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後,學校面向全國招生,進入了改革成長期。學校提出了“培養汽車生産一線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積極開展“教育與生産實踐相結合”的“産學合作”試點,積極探索“四年學制、五年培養、雙導師、預分配”等教育方式,廠、校雙方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共同進行學生管理與教育。創立了“3+2”“4+1”“3.5+0.5”的人才培養模式,湧現了8733班、8723班、9343班等系列産學研合作教育試點成功典範,成爲全國首批28所産學研合作教育試點院校之一。
栉风沐雨结硕果 笃行不辍哺芳华
2007年,學校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由此進入了“政校企共建”的發展時期。學校圍繞“汽車産業鏈”,構建汽車設計、汽車材料、汽車制造、汽車傳動與控制、汽車信息化與智能化、汽車服務等六大專業群,以“服務汽車産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産學研合作教育、注重實踐育人、實施素質教育”爲導向,提出“以服務求支持、以支持求合作、以合作求共贏、以共贏求長效”的理念,主動服務企業需求,贏得企業對合作育人的支持。以“優勢互補,需求互補”爲原則,建立共享設備資源、共享人才資源、共建研發平台、共建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共同培養人才、共享合作成果爲主要內容的合作動力機制(簡稱“六共”機制)。主要做法是:
建立“三共同 三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学校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依托共建资源和平台,与企业共同研究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课程学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共同考核评价教学质量(即“三共同”);此外,学生企业学习环节设为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践)、毕业设计三个阶段,将三个阶段的学习与企业的产品生产、产品试制、技术开发或工艺设计相结合(即“三结合”)。
強化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針對應用型卓越人才的培養目標,學校堅持“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原則,打造了極具“汽車特色”的課內“3-6-3”實踐教學平台和課外“三層次”學科競賽創新平台,構建了基于“工程實踐-綜合應用-設計創新”的課內外相結合的遞進式工程創新能力訓練體系。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學校專職教師到企業挂職,參與企業生産、設計、研發、管理等實際工作,培養和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開發能力和工程技術創新能力;企業兼職教師將行業企業的最新技術技能引入教育教學過程,與專職教師一起針對企業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推動課堂教學創新和質量評價改革等各個環節;鼓勵兼職教師將企業生産、管理、服務一線的實踐問題帶到學校,鼓勵專職教師對接企業合作開展真實問題的研究,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加強國際合作,培養精英工程師,擴大工程教育的對外開放。學校堅持與美、德、英等國家開展“3+1”和“3+2”國際化合作,聯合培養精英工程師。通過交換生、美國韋恩州立大學“3+2”本碩連讀、烏爾姆應用技術大學雙學位等項目,在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實踐競賽等方面與國際高校進行交流。與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UCA)開展中法“3+3/4+3”本碩學生、中法本科雙學位聯合培養。與英國博爾頓大學開展全貫通式的中英賽車專業人才培養合作,探索並實踐了以賽車爲引領、親産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懂專業、通外語、熟規則、曉文化、善創新”的應用型汽車工程人才。
2011年,爲服務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教育部啓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校結合自身汽車産業特色和工科專業比較優勢,繼續深入推進工程教育改革。確定了校企深度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深度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合作共建工程中心的聯合培養模式;開展CDIO模式下基于項目的案例教學改革,以“無碳小車”“FSAE”車隊等多種載體,引導學生“做中學”,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
2016年國家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後,學校積極探索與國際工程師實質等效的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堅持“以學生爲中心”,聚焦核心能力培養,以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爲牽引,通過修訂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等落實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主線;通過教學內容整合,形成了“基本工程技能培養全覆蓋+工程實習計劃個性定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有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6個專業具備工程師國際互認資格。
奋楫扬帆再启航 乘风破浪谱华章
2017年以來,爲主動應對汽車産業轉型升級,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學校深入開展新工科建設與實踐,凝聚政校企資源形成工程教育共同體,建立開放共享和協作育人機制,服務漢江流域高:推髽I;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爲新興專業突破口,融合軟件工程、電子工程、通訊工程、控制工程等多個學科建設系列新工科專業;搭建多學科交叉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設計“8+X+Y”模塊化實踐課程。其中“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HUAT東風協同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進入國家首批“新工科”立項建設名單,以“優秀”結論通過中期檢查、結題驗收,並在全國大會上進行經驗推廣。第二批“新工科”立項建設學校獲批3項,數量爲省屬高校第一。
2021年,學?偨Y多年面向行業産業、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經驗,依托“車輛工程”“計算機專業(汽車智能化與信息化)”“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專業,加強“信息化+智能化+汽車”的相關傳統專業的轉型升級,積極探索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創新,打造政校企多方協同緊密合作、共建共享的智能汽車現代産業學院,培養跨學科、高層次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工程應用型技術本碩人才。“東風HUAT智能汽車産業學院”獲批爲全國首批、湖北省僅兩所的國家級現代産業學院。
下一步,學校將圍繞“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和任務,秉承“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産業迫切需要的複合型、創新型新能源智能汽車本碩應用型人才爲目標,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與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新需求,多措並舉打好組合拳,打造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高地。深化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探索政校企聯合辦學新路徑;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整合優質資源,打造高質量教學實習實訓平台;完善專兼職教師引進、認證與使用機制,強化“雙師雙能”教師隊伍建設;發揮學校智力優勢和行(企)業産業優勢,強化學校社會服務能力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李建 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