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 骆无思/图 彭千慧)3月7日,汽车材料学院以“女生节”为契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DIY手工活动,将非遗传统金箔工艺与现代创意相融合,为思政教育注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活动中,学生们以金箔为媒,以匠心为笔,在传承与创新的碰撞中,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体悟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金箔爲媒傳匠心非遺技藝潤心田。金箔鍛造技藝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瑰寶,南京金箔鍛制技藝更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活動中,學生們以鉛筆勾勒創意、以膠水定位匠心,再通過鑷子輕拈金箔、軟毛刷按壓定型,每一步都需專注與耐心。非遺傳承實踐小組負責人黃煜現場講解道:“金箔薄如蟬翼,貼金需心手合一,這不僅是對技藝的考驗,更是對心性的磨煉。”參與學生彭千慧感慨:“金箔在指尖流轉時,仿佛觸摸到了千年前的匠人智慧,這種‘慢工出細活’的精神,讓我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沈浸式體驗,非遺技藝不再是書本上的遙遠符號,而成爲鮮活的文化基因,悄然紮根于青年心間。

指尖躍動文化魂青春對話匠人心。活動以“女性力量”爲主題,鼓勵女生以巧思賦予傳統工藝新內涵。有的同學將金箔與汽車元素結合,設計出象征“柔韌與力量”的齒輪圖案。學院黨委副書記何君在點評中指出:“非遺傳承需要年輕一代的創新表達,女性細膩的審美視角與堅韌的品格,正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既是對非遺技藝的活化傳承,也是對“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女性精神的生動诠釋,讓思政教育在文化體驗中潤物無聲。

以美育人啓新思思政課堂綻芳華。汽車材料學院將非遺傳承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構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實踐課堂。通過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傳統技藝,更在團隊協作中深化了對“精益求精、守正創新”價值觀的認同。參與學生徐思璇表示:“貼金時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這讓我聯想到科研路上需要的嚴謹態度。”學院院長總結道:“讓非遺走進校園,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創新實踐。我們期待青年學子在觸摸文化根脈的同時,鍛造追求卓越的品格,成爲有情懷、有擔當的‘大國工匠’後備軍。”
当金箔的光芒照亮青春脸庞,当传统技艺邂逅现代创意,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实践课。汽车材料学院以非遗为纽带,让青年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创新中淬炼品格,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工匠写下生动注脚。(审稿 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