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 王净杰)3月27日中午,人工智能学院在心理团辅室举办了首届师生餐叙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曾又、辅导员孙嘉欣、王净杰、于济豪与12名学生代表共进午餐,围绕学业发展、就业考研、二课活动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本次餐叙会以轻松愉快的氛围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为学院建设发展凝聚共识。



午餐會友:在交流中拉近距離。中午12點,簡單的盒飯餐食擺上會議桌,師生們一邊用餐一邊交流。曾又親切地詢問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情況,鼓勵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今天沒有領導講話,就是想聽聽同學們的真實想法。”輕松的開場白讓現場氛圍活躍起來。
大家邊吃邊聊,氣氛輕松融洽,來自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三個專業的學生代表紛紛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未來打算,有的想深耕技術研發,有的計劃繼續讀研,還有的對創新創業充滿興趣。不少同學提到,這是第一次與學院領導面對面交流,感覺很親切。
聚焦成長:共話學業與未來。在自由交流環節,同學們圍繞考研、就業、二課活動等話題踴躍發言。
在談到考研規劃時,幾位同學提出了具體困惑:“考研複試中,競賽經曆到底有多重要?”“專業方向和學校該怎麽選擇?”
曾又結合多年經驗,給出了細致建議:“競賽經曆在考研複試中確實能體現實踐能力,但關鍵要看質量而非數量。”她以電子設計大賽爲例解釋一個深入參與的省級以上獎項,比多個簡單參與更有說服力,鼓勵同學們要重點學習專業課知識,同時積極參與學院本科科研項目。
關于專業選擇,曾又建議同學們要“三看”,一看個人興趣,二看學科優勢,三看就業前景。這些務實建議讓在場同學頻頻點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張藝琳同學表示:“原來考研准備要這麽早開始規劃,今天的交流讓我思路清晰了很多。”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任俊同學對二課活動提出了建議。“希望學院能多舉辦一些專業相關的競賽和實踐活動,暢通學生參與的渠道,加大宣傳,讓更多同學知道有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此,輔導員王淨傑認真記錄,並表示這個問題確實需要改進,學院正在籌劃“AI路同行”科技文化節活動,屆時將有一系列專業競賽和講座推出,也會進一步加強宣傳,通過信息整合、精准推送等方式多渠道同步通知,讓每個想參與的同學都能及時獲得活動信息。
拼圖聚力:三專業共繪學院藍圖。活動的最後環節,師生們分組完成了一幅象征學院發展的拼圖。拼圖分爲三個部分,分別代表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三個專業,三組同學齊心協力,將拼圖完整拼接,寓意學院各專業融合發展、共同進步。
“這幅拼圖就像我們的學院,三個專業各有特色,但拼在一起才能構成完整的藍圖。”曾又副書記在總結時說,“希望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強交流、互相支持,共同爲學院的發展貢獻力量。”
持續溝通:建立長效交流機制。餐敘會結束後,學院後續將建立“師生聯絡群”,方便後續溝通和反饋。曾又表示,“今天只是開始,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同學的聲音都能被聽見、被重視。”學院將定期舉辦此類活動,及時了解學生需求,切實解決同學們關心的問題。
此次餐叙会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为学院完善学生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一线反馈。未来,人工智能学院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审稿 曾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