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 汪士为/图 宋冠廷)4月29日,“弦动武当——古筝艺术与文化传承”美育课堂在武当文化与文旅融合研究中心精彩开讲。汽车商学院汪士为老师携手古筝10级本科生刘甲垚,带领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们开启一场跨越千年文脉与现代教育的艺术对话。

活動以“琴史漫溯”開篇,主講人梳理古筝兩千五百年演變脈絡,解析南北流派音韻與聲學構造,讓師生深入了解古筝的曆史與科學奧秘。“筝韻知多少”有獎競答環節,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們積極檢驗所學知識。“絲弦逸韻堂”中,劉甲垚指導學生進行琶音訓練,琴弦流淌的韻律呼應道家“大音希聲”的哲學意境。“聽筝悟情思”鑒賞環節,《漁舟唱晚》勾勒出夕陽歸航圖,《戰台風》展現狂風巨浪之勢,古筝模擬的自然聲效,盡顯“弦上氣象萬千”。
在最具創意的“武韻筝繪”環節,伴著武當仙樂,學生將聽覺感受轉化爲視覺意象,實現跨感官藝術體驗。“節拍韻初起”創新采用數控節拍器與身體律動教學法,讓學生體會音樂與數學的奇妙聯系。“弦音茉莉吟”中,集體吟唱與古筝旋律交織,將活動推向高潮。壓軸登場的“姓名音符箋”,化身一場專屬音樂定制秀。劉甲垚運用音樂密碼學,將每位同學的姓名化作獨一無二的音紋符號,指尖輕撥,屬于個人的音樂名片便在琴弦上流轉,盡顯創意與巧思。在最後的“武當琴聚”環節,師生手持武當山明信片合影留念,定格文化記憶。
此次活动通过九个沉浸式艺术环节,让商科学子的理性思维与古筝的感性韵律碰撞出火花,成功演绎非遗活化。汽车商学院的此番美育实践,为校园文化注入绚丽艺术色彩,重新诠释了“琴者,禁也”的古老智慧,让商道智慧在弦音中诗意栖居。(审稿 胡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