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fa·必发(唯一)中国官方网站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園地>>正文

>> 详细新闻

【治國理政新實踐】謀定思變展宏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紀實

編輯:杜鵬        點擊:          2016-01-23 16:43                作者:        来源:


一個大戰略,正在京津冀徐徐展開。

一張新藍圖,正從夢想照進現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習近平總書記“總動員令”下,邁上實質性推進“快車道”。從中央到兩市一省,聚焦“一張圖”,展開“一盤棋”,上下同心,主動作爲,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新首都經濟圈揚帆起航。

謀定思變,全面深化改革切入“老大難”

一個科學的戰略,總是由問題出發、謀定思變的結果。

作爲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京津冀同屬京畿重地,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曆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本可實現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成爲區域發展的示範和表率。

但現實卻很“骨感”。“發達的中心,落後的腹地”,這是城鄉規劃學者十幾年前對京津冀發展落差的描述。北京集聚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天津的帶動作用不強,河北産業結構偏“重”。而且,三地水資源嚴重短缺,環境汙染問題突出,已成爲我國東部地區人與自然關系最爲緊張、資源環境超載矛盾最爲嚴重、生態聯防聯治要求最爲迫切的區域……有人用“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來形容要素流動與資源配置之窘境,有人用京畿地區自然生態系統已處退化狀態來提醒形勢之嚴峻,也有人用“虹吸效應”來分析三地之間體制機制磨合之困難。京津冀再沿老路往前走,難免越走越窄。

京津冀面臨的問題,是困擾全國諸多城市群的一個縮影,城市之間不能實現合理布局、優勢互補,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長期以來都是個“老大難”問題。只是京津冀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矛盾最爲突出、最爲複雜,關注度最高,解決難度最大。

問題在與時間賽跑。時間拖得越久,問題就越嚴重。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爲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範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

“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大家一定要增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體制機制的勇氣”,以習近平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一系列重要論述、一個個批示,凸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決心,清晰記錄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腳步。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到天津、河北調研,強調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考察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個大思路、大戰略。如今,“協同發展”已經成爲紅遍京畿大地的熱詞,膠著多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在習近平總書記“總動員令”下,快速推進。

不把難題留給後人,這是一種無比的勇氣和擔當,注定會帶來新氣象。有國外媒體報道稱,如果該計劃得以落實,那麽華北地區就會成爲一個有強大競爭力的區域中心。《華爾街日報》網站更是用“全球無可匹敵的大都市區”來描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美好願景。

設計先行,“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加速推進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先是一場認識和觀點的交鋒。

對北京來說,最大的事是哪些該疏解?哪些該退出?遵循什麽原則?在2014年舉行的北京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上,市委領導坦言:多年來,我們習慣了聚集資源求增長,而且輕車熟路,也確有成效。現在,北京要疏解功能謀發展,缺乏現成經驗。

對于天津、河北而言,在京津冀大格局中如何定位?該接受什麽産業?哪些地方來對接?首先在什麽方面動起來?也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需要深入研究。

大戰略需要大謀劃。統一思想,不是一兩個簡單的行政命令就能解決的。統一思想的過程,本身就是科學設計、頂層謀劃的過程。“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産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習近平總書記對頂層設計提出明確要求。

九層之台,起于壘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4年以來,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總體部署,領導小組辦公室與30多個部門、三省市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一起,多次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集中開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反複研究和修改完善,並先後7輪征求各方面意見,形成了《規劃綱要》稿。

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京津冀列爲我國區域發展三大戰略之一。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規劃綱要》,確定了“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布局思路,明確了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爲骨架。頂層設計“靴子”正式落地,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供了基本遵循,三地協同發展由頂層設計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全面深化改革頭3年是夯基壘台、立柱架梁的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這樣說。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正在日臻完善。

頂層設計,給予了三地各自閃亮的定位。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爲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複環境改善示範區”。三省市定位分別爲,北京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産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有了頂層設計,認識逐漸統一,各方力量就容易擰成一股繩。剛剛過去的2015年,京津冀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合作更加熱絡緊密,多項變化正悄然發生。“誰去誰留”“去哪誰接”等原來一些犯難的問題,也有了方向明確的解決方案。據悉,國家層面正在著手把京津冀作爲整體統一編制五年規劃,這是首次。

瘦身健體,非首都核心功能有序疏解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讓北京“瘦”得合理、“瘦”得強。蔷┙蚣絽f同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和基本出發點。

北京市場、人才、公共服務等資源優勢明顯,很多企業都有“戀京情結”。如何把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順利轉移出去?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三地從大局出發主動對接,堅持疏控並舉、“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並舉、疏解和升級並舉,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邁出了堅實步伐。

北京放棄發展“大而全”的經濟體系,系統研究、分類制定産業、市場、教育、醫療、行政事業單位等領域存量疏解方案,加快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明確提出該疏解的必須堅決疏解,該退出的必須堅決退出,新增産業必須堅決守住禁止和限制底線。現在,北京中心城區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加快向遠郊區縣疏解,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北京市屬高校正在部分或整體遷往房山、順義等郊區;天壇醫院整體遷建工程主體結構已于2015年5月28日封頂,同仁醫院亦莊院區、北大第一醫院大興院區等項目有序實施。其中,以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和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的數萬商戶大規模外遷最廣爲人知。

“輸得出、穩得住、留得下、長得大”,這是北京市的自信。

天津、河北也在北京非核心功能轉移中受益。

天津提出,既为承接北京功能转移打造好软硬件平台,也要把不符合天津定位的产业疏解到河北,有所为有所不为。已获得科技部等14个部委批复的《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要建立与北京、河北及环渤海周边腹地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吸纳转化在京高水平科研成果1000 项。建成一批国际开放合作发展平台,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以往河北一些地方的招商效果不理想。如今,政府間統一組織對接,企業深入洽談,再加上政策的東風,讓這種狀況悄然改變。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首批300余商戶早已簽約落戶河北高碑店,一些大型企業組團與高碑店新發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據測算,高碑店新發地項目全部運營後將承擔過往北京果蔬區域批發60%的交易量,疏解相關行業在京人員30多萬,每年減少1000萬輛車次進京。

率先突破,重點領域共享協同成績喜人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産業轉移提出明確要求。幾年來,作爲“突破口”和“先手棋”,京津冀在這三個方面優先啓動一批有共識、看得准、能見效的項目,取得可喜成績。

互聯互通快馬加鞭,“城際網”帶動協同“大提速”。按照《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修編方案(2015—2030年)》,京津冀正在布局“四縱四橫一環”的交通骨架,“四縱”爲京石邯城際、京霸衡城際、津承滄城際、環渤海城際,“四橫”爲京津塘城際、京唐城際、津保城際、石滄黃城際,“一環”爲環北京城際。其中,2015年開工京唐城際、京濱城際,2016年底前開工廊涿城際、首都機場到北京新機場城際鐵路聯絡線。不遠的將來,將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1小時通勤圈”、京津唐“1小時交通圈”。京津冀廣覆蓋、高密度的“城際網”,串聯起區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鎮和主要産業集聚區,將有力帶動北京功能疏解、區域産業轉移。與此同時,三地密切配合,通力協調征地拆遷、路網分流、聯動保暢、電力電訊設施拆遷等具體工作,眼下“斷頭路”“瓶頸路”正在逐個排除,全面取消手機漫遊、長途話費等“老大難”問題也已“拿下”。

生态共建成效明显。针对长期困扰京津冀地区居民的PM2.5空气污染,三地联手出击,共同治霾。2015年上半年,三地压减燃煤1021万吨,水泥产能 15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推广应用新能源车2.21万辆,京津两地已全部淘汰黄标车。2015年1—9月,京津10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的任务就完成了90%。2015年11月底,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这个协议签署意义重大。过去由于三地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保指标不统一,经常造成污染项目在三地内部转移。

产业转移硕果累累。京津冀之间越来越多的投资占比,是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见证。2015年前10个月,河北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引进的资金 47.3%来自京津,达到2748亿元;天津市全部利用内资的43%来自北京和河北。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落户河北,2016年将形成年产整车30万台的产能;北京平谷区与河北三河市共建跨地区的京冀通航产业园,吸引50多家通航类研发、运营、制造企业进驻……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河北省确定了 40个重点承接转移平台和重点园区,作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载体,这些平台将成为河北承接京津产业集群转移的前沿阵地。“大数据走廊”“现代装备制造业走廊”……三地产业版图正在重构,朝着“理顺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的方向发展。

從唱“雙城記”到唱“多城記”,京津冀協同發展,謀定思變展宏圖。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三地仍面臨許多突出難題。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激活全盤,一個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就在不遠處。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经济日报记者马志刚 祝惠春)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0日 01 版)

上一條:治國理政新實踐:“一帶一路”,當夢想照進現實

下一條:治國理政新實踐:創新發展中國

關閉

相關新聞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